“让IT更保险”深度解读系列之一:重新认识IT

发布时间:2022.10.19

 

111111.png


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,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各种IT系统和设施。但是,我们真的了解IT吗?


IT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两大支柱之一

 

自然界有三大要素:物质、能量和信息。从整个人类社会视角看,科技发展的过程,就是不断掌控能量和信息的过程。人类通过不断更多的能量技术(Energy Technology, 简称ET)和信息技术(Information Technology,简称IT),进化和改造人自身及周边物理世界。

 

人自身的运动速度逊色于世界上很多动物,可是,当人类发明了飞机、火车后,却能够将所有动物都远远甩在身后。这反映出人类可以通过工具掌控更多能量对自身能力实现巨大提升。能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是:利用水木石火等自然资源->驯化动物->创造轮子和车船->冶炼铜和铁->发明火药和蒸汽动力->发现和利用电能和石油->开发核能。能量技术反映在食品技术上则提升对人体的能量供给水平。

 

信息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表征,是人类用于描述和理解世界,并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。使用和管理信息的各主要环节(生成、传输、处理、存储和展示等)所涉及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。

 

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相辅相成、互相成就的过程。*初,生物体之间的信息传播只能通过适者生存的传宗接代方式延续DNA信息,但这种传递非常缓慢。后来,人类逐步掌握了语言和文字,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、车马传信过渡到当下的“即时联通、无远弗届”,人类对于掌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,社会发展对于沟通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,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。

 

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,全部是能量技术和信息技术。火药是能量技术,另外三项发明则都是信息技术。指南针帮助拓展自然空间,造纸术和印刷术用于存储和传输信息、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。

 

传统上,物质一直是能量和信息的共同载体。但是,1995年尼葛洛庞帝在《数字化生存》中阐述了一个重要概念:世界可以划分成原子和比特两种形式。原子代表物质,对应于传统的物理实体世界,原子既是能量载体也是信息载体。比特代表信息,对应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创造的数字化/虚拟世界。尼葛洛庞帝的关键结论是:移动比特要比移动原子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。

 

该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:信息的载体将不再局限于物质,用移动比特逐步代替移动原子,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。以通信为例,传统上人们要先将信函的内容撰写在纸张上,通过人马车船投递给收件人,这就是移动原子。这种通信模式高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,通信的效率与当时人们所掌握的能量技术紧密相关。但是,如果换成移动比特的模式来传递信件,比如使用电子邮件,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几乎不存在了,而以微信为代表的应用实现了即时交互场景,效率的提升何止千万倍。

 

能量可以催变物质,而信息是组织和调动能量的法则,信息技术与能量技术的发展紧密交织。电是人类掌握的关键性能量载体和信息载体,在它身上,现代能量技术和信息技术产生重大融合。在电能开发过程中,各种电气技术和电子设备也应运而生,电报、电话、广播、电视让信息摆脱了原子介质造成的时空限制,推动了信息技术极大发展。

 

就连核能的开发也关键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。1946年,冯·诺依曼在参与研制氢弹时,因为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计算,组织了上百位计算员都无法完成实验。后来他参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计算机研发项目中,不仅解决了他的实验难题,而且革命性地提出“冯·诺伊曼结构”,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道路,成为“现代计算机之父”。

 

自从有了个人计算机,人类的一部分脑力工作就有了完美的替代者。对于各种数据和信息,计算机处理起来快速、精准且不知疲倦,计算机也因此被称为“电脑”。现在,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,数据量爆炸性增长,数据的传输、处理、存储和展示越来越脱离了原子介质。可以说,越是在古代,能量技术的重要性更大,但越到现代,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。

 

IT的另一个代名词是智能化转型

 

如果把计算机看作一个生命体,它也像人自身一样不断在进化,就像自然界从*初只能完成基本加减法的单细胞生物,逐步进化出能够完成各种任务的复杂生物。从个体独立工作,进化为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协作。现在,计算机的进化正朝向更高级的智能化发展,目标是实现自我进化。元宇宙、数字孪生等概念的产生,凸显了传统物理世界和新兴虚拟世界之间正在加速融合,二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。

 

什么是现实,存在的标准是什么?假如人就是希拉里·普特南在《理性,真理和历史》所假想的那个放置在营养液容器里维持着生理活性的大脑,他所接收的只是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的各种神经电信号,世界其实是模拟现实,而他可能已不会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。


92e64b2170cda488675b5a87de5b90df.jpg 


就目前的认知而言,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是机器学习,从“专家系统”“学习算法”到“深度学习”的演进,让计算机形成自我学习能力,将人类的知识(首先是各种经验和常识)映射为机器算法。由摩尔定律所代表的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以及云计算的发展,已经可以满足“深度学习”的算力要求。而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数据量爆炸性增长,也满足“深度学习”的数据要求。在许多单一领域中,人工智能技术早已超越人类的水平,大量的工作岗位由机器取代。

 

2021年6月8日,产业研究智库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《“新IT”—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图景》,当年12月20日,中国信通院发布了《企业数字化转型蓝皮报告—新IT赋能实体经济低碳绿色转型》。两份报告共同阐述了“新IT”的内涵, IT =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,也就是智能化转型。

 

智能化转型概念的核心命题是:智能技术将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,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、促进产业升级。虽然各行各业的发展程度不均衡,但企业及组织都面临着三个共性问题:一是对更好地运用相关数据、信息和知识的管理需求激增;二是对组织内外部打破壁垒高效协同的能力提升更加迫切;三是客户和员工对于提升效率和体验的需求永无止境。这些都需要高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。

 

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元素是IT

 

因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, 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*为迅速、广泛和深刻的变化。从个人的视角,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将会趋于一体。从社会经济的视角,则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正在加速融合。

 

2022年1月,国务院出台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提出:数字经济发展包括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。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化的技术、商品与服务在向传统产业进行多方向、多层面与多链条的加速渗透;同时,互联网数据中心、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,即数字产业化。

2022年7月15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说,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45万亿元,10年增长3.1倍;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39.8%。可见,数字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并且体量已经十分庞大,每个人都会置身其中。

 

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(简称“数实融合”)。基于尼葛洛庞帝的理论,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形成了两种方向:一种方向是用移动比特代替移动原子,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完全颠覆部分传统业务、创造新业务场景和新商业模式,例如即时通讯、远程会议、在线教育等;另一种方向是移动比特辅助移动原子,用信息技术提升资源使用率实现巨大商业价值,促进需求端和供给端对接,例如电商、团购、智能制造等。

 

数实融合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,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元素是IT。早在2018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“新基建”这一概念,并于2019年3月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2020年4月20日,国家发改委正式阐述了新基建的内涵:新基建是基于全新发展理念,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以信息网络为基础,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,提供数字转型、智能升级、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。

 

新基建所定义的七大关键基础设施中,其中四项属于信息技术:5G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;而其它三项属于能量技术:特高压、新能源车充电站和城际高铁与轨道交通。


图片1 1.png


信息已经成为社会、经济发展的“血液”,而智能将成为企业、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“脑细胞”。无论是信息技术,还是智能转型,IT必然会同中国体量庞大的实体经济相结合,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。

 

IT不仅仅是国家、社会层面、也是企业、组织层面实现智能化转型和数实融合的关键元素。对于企业而言,IT基础设施就是其在数字经济体系,以及数实融合进程中赖以生存的环境。正因如此,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企业都已经投入巨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搭建IT基础设施,走在信息系统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漫漫征程上。


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而生:企业应当怎样管理和维护这个新环境呢?

 


上一篇:36氪:数字经济浪潮下,IT后市场转型方向何在?

下一篇:“让IT更保险”深度解读系列之二:企业IT运营管理有哪些主要特点

推荐新闻